日前,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首提“构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市场新机制——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新观点,推动市场主体实现 “合作共赢、抱团发展、联农带农、利益联结、股权合作”,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此,《中国农村金融》记者独家专访李卫民,探寻多市场主体合力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2020年4月,李卫民调任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从“力戒‘两个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到“打造有为农信”,再到“实干兴社”,在李卫民的带领下,两万福建农信人在改革中寻求更大创新,总资产突破了万亿元大关。
日前,李卫民首提“构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市场新机制——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新观点,这是基于怎样考虑提出的?新机制新在哪里?其中又存在哪些制约呢?
近日,《中国农村金融》记者独家专访福建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 探寻多市场主体合力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01
首提新观点
什么是“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中国农村金融》:
您提出“构筑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市场新机制——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请问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李卫民
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从全国来看,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阶段,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合力,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同体”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从福建来看,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农村“三变”改革、打造数字乡村等时代背景下,探索实践“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福建农信来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有着服务“三农”的红色基因和担当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的深厚情怀,以金融纽带作为支点,将广泛的乡村振兴各类市场主体调动起来,既可以实现农信事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还可以汇聚强大合力,释放推进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
为此,我们结合当前形势政策和具体工作实践,提出构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市场新机制——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中国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内涵是什么,“共同体”包括哪些市场主体?不同的市场主体在乡村振兴中有着怎样的关联作用?
李卫民
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就是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目标,以推动乡村振兴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把不同的市场主体调动起来,通过合作共赢、抱团发展、联农带农、利益联结、股权合作,重点推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共同体应该是包括 致力于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涉农企事业单位、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户等市场主体。
不同的市场主体在乡村振兴的关联作用主要体现在目标的一致性和资源的差异性两个层次。 一方面,目标的一致性让不同的市场主体走到了一起,为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共促乡村振兴,这是培育和形成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资源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市场主体可以发挥比较优势和互补效应,实现资源整合、业务融合、共赢共荣,从而达到“1+1>2”“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协同效应。
《中国农村金融》:
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与传统中国乡村振兴共同体有何区别呢?此概念新在哪里呢?
李卫民
相较于传统中国乡村共同体,其主要是靠乡村的内生力量建构并维持,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是基于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乡村提出的一个概念,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与实现综合效益,而传统的乡村振兴共同体更偏向于政策推动。
这个概念是我们主动适应“三新”挑战、顺应时代需要提出的。它不是政、银、企、农等各类市场主体资源的简单整合,而是一个系统重构。需要淡化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边界,打破文化壁垒、行政壁垒、环境壁垒,凝集系统合力,实现资源互补、优化配置,政策汇聚、精准落地,将广泛的乡村振兴市场主体调动起来,把分散的乡村振兴政策要素汇聚起来,把零散的农业农村大数据整合起来,把多元化的乡村人才资源融合起来,形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02
破除“竖井现象”
是资源整合,更是系统重构
《中国农村金融》:
打造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需要整合哪些资源要素?为什么要整合这些要素?各类要素中,分别存在哪些制约点?
李卫民
打造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需要整合市场要素、政策要素、人才要素。
从政策导向看,去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推动市场要素、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整合指明了方向。
从实践经验看,通过市场要素、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整合,实现各类要素集中、高效运转,可以将各类惠农利企政策更加精准、高效地直达基层一线,吸引凝聚各类人才回流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促进各方面人才之间的交流、交融,实现乡村人才总量扩大、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持续动力。
当前,在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过程中,各类要素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点,各类要素较为分散,运行机制较为低效。
政策要素方面,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发改委、财政、农业农村、林业、海洋渔业、自然资源、民政、水利等众多涉农单位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由于这些政策分散在各单位,未进行有效的整合,基层受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制约,无法统筹兼顾、有效落实,导致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资源要素方面,在过去相当长时期里,由于农村要素分散、沉睡且难以评估和流转,使得农村资产多数成为“非标”资产,农村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难以实现,广大农民守着丰富的农村绿色资源资产过苦日子。
数据要素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福建省委一号文件都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但是,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宅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特色产业等农业农村数据分散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各部门,也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有效的收集整合、挖掘运用,农业农村领域的数字化仍然比较薄弱。
人才要素方面,当前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基层乡村普遍存在“引不进人、留不住人”等现实难题,整体而言,乡村人才存在人数较少、素质不高、结构不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很多乡村并不缺少优质农产品,但因缺乏经营管理与营销人才,往往有品质无品牌或产品的品牌价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获得十分有限的生产环节收益。
《中国农村金融》:
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壁垒在哪里?如何打破边界?
李卫民
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由不同的市场主体组成,不同主体有不同利益,因而也面临文化壁垒、行政壁垒、环境壁垒等各种壁垒。比如,由于价值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市场主体之间存在文化壁垒,在合作初期,不同市场主体的合作意愿可能不尽相同,存在较长的“磨合期”或者“一头热”等现象。
要淡化甚至打破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各种固定边界,让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需要从其共同点和差异性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共同发力。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双方的共同点、契合点、合作点,在共促乡村振兴的目标下,确立共同的价值追求,达成合作意愿,推动落地见效。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实现求同存异,通过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联动共建、共赢共享、共生共荣,让不同市场主体在共同体的探索实践中受益,形成生态闭环和良性循环。
《中国农村金融》:
理想状态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是如何运作的?请结合福建农信实践谈一谈。
李卫民
从福建农信的具体实践看,我认为,理想状态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是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各方所能”,形成多主体参与、流畅运行、多方共赢的良好成效。
首先,要聚焦“党政所需”,解决党政部门痛点难点问题。以“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为重要契机,常态化开展金融助理驻村工作,助力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比如,我们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要求,加强与党委政府联动,联合当地组织部门,共同向15331个行政村(社区)派驻金融助理6184名,积极推动3000多名金融助理受聘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同时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5068名,充实了乡村振兴指导员队伍,进一步推动了党的“三农”政策、金融知识和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得到了各级党政、组织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其次,要聚焦“农村所缺”,解决农村民生便民服务问题。受区位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限制,农村的政务、民生、金融等服务半径、服务内容有限,通过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载体的构建,可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农村民生服务高效化、便利化。比如,我们在探索“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的过程中,以原有的普惠金融便民点为依托,吸引组织部、人社、医保、行政服务中心、快递、电商等各类主体参与,将政务、党务、商务、医务、民生、金融等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福农驿站”,让多部门、多站点的乡村振兴政策、资源通过乡村振兴服务点直达农村的“神经末梢”。
再次,要聚焦“农民所盼”,解决农民产业财富升值问题。围绕农民的产业发展、财富升值、生活水平提升,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引导涉农主体各方自愿参与。让不同主体之间在互利合作中各司其责,有序发展,在履行责任义务的同时,以更大的担当作为助力实现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比如,我们搭建了集资产信息登记、融资需求对接、政策信息发布、普惠宣传推广、农村要素流转“五位一体”的“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农业、林业、土地等各类资源要素,建设了白茶溯源、知竹网、福茶网、沙县小吃数智化产供销等数智化平台应用场景,丰富农村资源要素应用,更好地助力农民产业升级、农业经济发展。
最后,要聚焦“各方所能”,解决“三农”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脱贫致富、人才建设、民生稳定等“三农”重点问题、难题,由农信机构牵头,引导各专业机构积极参与,汇聚各方力量,吸引和调动尽可能多的乡村振兴人才回归农村,助力乡村振兴。比如,我们与福建农林大学、龙岩学院等院校合作开设了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创新实验班,通过从农村发展、经济金融、财务会计、计算机、法律等专业遴选优秀大学生,实行“3+1”特色学制,在完成规定学分的基础上,融入特色化的乡村振兴专业课程,量身定制、联合培养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让优秀年轻人才回流到乡村振兴一线。
03 放大农金效能
担当乡村振兴主办银行
《中国农村金融》:
在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中,农信机构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如何更好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大效能?
李卫民
作为离农最近、与农最亲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机构的基因中就带着利国为民、共生共赢的“利他思维”和利他共生、开放共享的“合作理念”。 以福建农信为例,在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培育和形成过程中,就是要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导向,将农民作为第一受众群体,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度、积极性,避免“一头热”现象,秉承“为农服务”宗旨,围绕“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各方所能”,积极发挥支点和纽带作用,用情怀、用责任、用能力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在打造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征程中,充分发挥服务支点和金融纽带、金融杠杆作用,激活撬动农村市场要素,从而释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大效能,更好担当乡村振兴主办银行,这是我们农信机构的初心和使命。
为此,我们 要积极践行“三农”思想,传承红色农信基因,坚守支农支小定位,紧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有利契机,围绕乡村善治、共同富裕目标,以推动乡村振兴各类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服务机制和工作体系,推动“共赢式参与”而非“排他式”“垄断性”合作,让各类市场主体通过相互之间资源整合和业务整合,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释放出乘数效应,汇聚起服务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中国农村金融》:
在今后打造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方面,福建农信有哪些具体的规划与部署?
李卫民
福建农信积极探索实践路径,初步形成一套较为体系化的规划与部署。
加强政银村企(农)融合,创建多级多基联动体系。在顶层设计上,以党建协同联建为纽带,通过与地方党政部门、群团组织、涉农组织、金融机构、行业协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社区邻里中心、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之间深化党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在末端落地上,以创新落地载体为抓手,进一步整合多部门站点和政策资源,将一站式服务的“福农驿站”打造成多要素资源的汇聚点、农村生产生活的综合体、普惠金融服务的人气站,推动乡村振兴政策、资源直达基层一线。
完善流转服务体系,推动农村要素价值实现。重点通过构建“大流转”和“小流转”服务体系,破解农村要素流转、处置难问题,促进农村要素价值实现。“大流转”方面,与要素相关部门共同创新推广“政策+平台+金融产品”模式,形成以农村要素平台为支点、乡村振兴政策为支撑、产品服务为基础的数智化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变资本,促进农村要素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实现。“小流转”方面,创新推广“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银行+农户”模式,通过发挥金融纽带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大手牵小手”,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推动数据共享应用,更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应用。一方面,依托自主研发推广的福农综合服务平台线下采集、线上集聚的“三农”领域关键数据,与行内数据整合集成福建农信农业农村基础大数据,全面开启涉农业务数据挖掘、运用,切实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质效。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整村授信,积极对接数研院、农信银等政务、征信等外部数据,对客户进行筛选,创新推广“数字建档+无感授信”的普惠小额贷款模式,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赋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探索人才融合模式,稳固乡村治理人才根基。积极推进党政、新农主体、创业人才、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金融指导员)等乡村振兴人才之间的“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共同探索乡村发展路径、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推进协同治理、实现乡村善治。
一方面,赋能“1+N”乡村振兴人才团队。以“三农”工作队伍为骨干,培育一批热爱“三农”、扎根“三农”的基层工作者,通过“青创贷”“人才贷”等配套服务,让“新农人”能安下心、扎下根、发出芽。同时,推广乡村振兴指导员队伍服务模式,积极推动金融助理升级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融入N个能够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和群体。
另一方面,打造“融智+融资+融技”模式。以乡村人才融合为基础,充分发挥党政干部“懂政策”的信息优势、科技特派员“科技强”的专业优势、金融指导员(金融助理)扎根农村、熟悉金融的服务优势,以服务新农主体、乡村创业人员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目标,共同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服务模式,实现“融智+融技+融资”有机结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强政策赋能、科技赋能和金融赋能。
《中国农村金融》:
当前有取得一些成果吗?
李卫民
从实践情况上看,福建农信通过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在打造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福建农信与省财政厅联手着力构建“福农e政线上代发+财政示范点线下取款”的财政性资金服务模式,实现财政惠民惠农资金发放“一键到户、一屏尽览、一卡通取”。目前,已通过累计服务全省76个县区、636个代发单位,涵盖城市低保补助、特困人员补助等64个资金代发项目,累计发放财政性资金共计51亿元,服务1126万人次,已完成全省首批7000个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建设,被省财政厅授予“全省首家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金融机构”。
又比如,福建农信聚焦乡村振兴和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打造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交易、新农主体管理、乡村治理和预警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村资源要素上平台,探索金融助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新模式,目前已在全省推广,得到各级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农业农村厅与省联社联合发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及信用分级评价试点工作,超三分之二的行社与农业农村部门签订平台推广战略合作协议。
截至9月末,福建农信已累计完成7.35万户新农主体线上化建档、4.47万户新农主体在线评级,依托平台评级结果推动1.75万户(授信金额65.19亿元)新农主体授信,为建立健全新农主体信息库、做优做深新农主体金融服务提供有力支撑。这些都给了福建农信很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信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推荐
- (2022-10-11)首提“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福建省联社理事长把这个概念分析透了!
- (2022-10-11)欧诗漫×巨量引擎《了不起的中国成分Ⅱ》,“珍白因Pro”成美白新贵
- (2022-10-11)欧诗漫×巨量引擎《了不起的中国成分Ⅱ》,“珍白因Pro”成美白新贵
- (2022-09-30)党群连心 工行丽水分行惠民助企服务“零距离”
- (2022-09-30)党群连心 工行丽水分行惠民助企服务“零距离”
- (2022-09-29)华联股份:创新是开启新消费时代的长存密码
- (2022-09-28)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员工再获南京“最美金融人”提名奖
- (2022-09-28)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员工再获南京“最美金融人”提名奖
- (2022-09-28)兴业银行滁州分行有关“学留言 优服务”银行账户服务活动的开展
- (2022-09-28)兴业银行滁州分行有关“学留言 优服务”银行账户服务活动的开展
- (2022-09-27)以至暖服务 抚人间沧桑
- (2022-09-27)以至暖服务 抚人间沧桑
- (2022-09-27)2022中国智造观察报告
- (2022-09-27)2022中国智造观察报告
- (2022-09-27)东芝电视用户招募火热升级!晒靓照 拿大奖 等你来
- (2022-09-27)东芝电视用户招募火热升级!晒靓照 拿大奖 等你来
- (2022-09-26)非凡十年看农信,硕果累累话丰收——乡村振兴大道上的福建农信答卷
- (2022-09-26)非凡十年看农信,硕果累累话丰收——乡村振兴大道上的福建农信答卷
- (2022-09-26)兴业银行盐城分行:积极协助监管部门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 线上宣传普及活动
- (2022-09-26)兴业银行盐城分行:积极协助监管部门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 线上宣传普及活动
- (2022-09-24)三聚阳光朱正强:致力于将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发展结合 促进价值实现
- (2022-09-24)三聚阳光朱正强:致力于将知识产权服务与产业发展结合 促进价值实现
- (2022-09-23)兴业银行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2022年度最佳领导力/能力建设奖”
- (2022-09-23)兴业银行获“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2022年度最佳领导力/能力建设奖”
- (2022-09-23)兴业银行:坚守长期主义 打造ESG特色实践样本
- (2022-09-23)兴业银行:坚守长期主义 打造ESG特色实践样本
- (2022-09-23)兴业银行盐城分行开展反假货币宣传 营造健康货币流通环境
- (2022-09-23)兴业银行盐城分行开展反假货币宣传 营造健康货币流通环境
- (2022-09-23)建行“金蜜蜂”走进泰州市野徐小学
- (2022-09-23)建行“金蜜蜂”走进泰州市野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