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繁茂的藤蔓㉒:用画讲述运河故事,58个遗产点如何串珠成链?

2023-08-08 07:44:06 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沈爱群 刘晨茵 编辑 梁建伟


(资料图片)

了不起的“地瓜”之《繁茂的藤蔓》

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它北起北京市通州区,南至浙江省杭州市。作为世界上开凿年代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它对京浙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繁茂的人文藤蔓,今天,当我们以媒体人眼光审视、寻觅京城里面有关京杭大运河浙江段人文信息与印记的时候,一个人走进我们视野——他叫吴理人,家住京杭运河南端杭州拱宸桥畔,一位“钱塘里巷风情”画家;吴理人有个行动,他曾沿着运河北上,用绘画记录运河沿岸58个遗产点,讲述其背后的变迁发展故事。

吴理人笔下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用画讲述运河文化故事,我的使命

7月18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航!

今后,千吨级船舶可直达杭州进入钱塘江,浙北、浙东及浙中西部的航道完全贯通成高等级内河水运网。运河,这条奔涌千年的黄金水道将迎来复兴。

古河新运。这让研究运河几十年的吴理人兴奋不已。

杭州拱宸桥实景

就在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通航后的第4天,潮新闻记者穿过桥西民居,穿过小河直街,穿过大兜路历史街区,来到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始建于明崇祯四年的这座古桥,是杭州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从古至今,见证了杭州倚河而兴的它,对于杭州的意义非同一般。

而今,横跨在京杭运河上的这座桥,连接着历史缩影与现代繁华。桥的这边,镌刻着“中国大运河”的一块山石,成了游人争相合影的网红石;桥的那边,高楼大厦、运河广场,每天吸引了一拨拨市民徜徉在运河文化。

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

就在离拱宸桥不远的运河边,潮新闻记者走进了吴理人民俗馆。枕着奔流不息的千年运河,听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运河驳船,我们的思绪飘回到他那些画里的“十里银湖墅”。

“十里银湖墅”,是吴理人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杭州卖鱼桥一带的描述。他绘画记录的年代,也是从那个时候直到现在。

1957年,吴理人出生在杭州中山北路贯桥,上世纪八十年代搬到桥西一带生活。从此,就和居住在拱宸桥一带的人一样,有了深深的运河情结。

运河与拱宸桥

“我是个杭州通,也是个运河通。画京杭大运河、讲中国运河沿线文化故事,是我的使命。”他说,“我画这条河,画这里沿线的运河风情。现在,我的生活已经紧紧地与窗外这条河联结起来了。”

在他看来,杭州就是个运河城市。“你从地图上研究,运河穿过了杭州整个城市,杭州人熟悉的中河、东河都是运河的一部分(而且还是老运河),最后联结了钱塘江。”他说。

与中国画里的大写意、小写意不同,吴理人是个写实派。“‘吴理人钱塘里巷风情’,这个绘画创作方向,还是王伯敏(著名美术史论家)给我题写的。1995年,有一次我拿了自己画的10张册页去给王老师看,请他给我把把脉、指点方向。结果他就写了这幅字递给我,实际上是给我定位了,叫我往这个方向走。”采访时,吴理人这样告诉我们。

王伯敏题写的“吴理人钱塘里巷风情”

照着王伯敏指点的绘画方向,吴理人还真闯出了名堂。2006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立,他被聘为顾问。就在博物馆,他还认识了不少南来北往走运河的人。许多跟他一样热爱运河、研究运河的人,成了他的朋友。

至今,“吴理人钱塘里巷风情”的题款,还挂在吴理人民俗馆的墙上。而他呢,也真的是认认真真画了许多杭州风情。“2007年之后,杭州老城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我就彻底转向专心画运河了。”

为了画好记忆中的这条河,他不辞辛劳走访了上千个老邻居。“邻居们都在这一带生活,对这条河熟悉着呢。我经常向他们请教,他们就把一些地方掌故都一古脑儿告诉了我。”

2021年,他已完成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的百米长卷。这幅长卷,真实记录了从临平区塘栖古镇到滨江区西兴古镇的运河风情。

目前他在画的,是京杭运河浙江段的风貌。“原本也打算画100米。结果画着画着,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浙江段得要画成200米的长卷了。”吴理人告诉我们,“我画画有个特点,就是一趟趟到实地去采风、写生,所以绘画进度就没那么快。”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吴理人作品)

沿着运河北上,只为记录58个京杭运河遗产点

7月6日上午,以弘扬运河文化为主的运河画派研究院落址杭州城北。这个研究院,吴理人是创始人,也由他担任院长。“说是杭州城北,其实是在运河畔的大关。”他说,“明朝时设立了运河七大钞关,由北至南依次是:崇文门(北京)、河西务(清代移至天津)、临清、淮安、扬州、浒墅(苏州)、北新(杭州)。北新关,就是现在的大关。”

成立运河画派研究院,吴理人有足够的底气。

首届京杭对话海报

2019年12月,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以及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京杭对话,在杭州举行。那次,吴理人作为“大运河非遗民俗画项目代表人物及代表性传承人”,站在千年运河文脉的角度,纵谈京杭古今传承。“那次,我还和北京来的画家一起,坐着杭州运河游船,即兴创作了一幅运河作品,我画的是拱宸桥。”他说,“今年的京杭对话,轮到在北京举办,我也已经收到邀请了。”

而在此之前,2014年起,他曾沿着运河北上,实地踏看并真实记录京杭大运河沿线的58个世界遗产点。

“当年京杭大运河沿线,有58个申遗点。申遗成功后,这些点就成了中国大运河58个世界遗产点。”吴理人说,“我花了整整6年时间,挨个走完了所有这些点位。”

采访时,吴理人拿出一本厚厚的写生本,封面上写着“无负今日”。

北京万宁桥(吴理人作品)

实际上,这是一本有关这58个遗产点的写生作品集。

从北京到杭州,京杭大运河沿途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我们了解到,这些散落于运河沿线的遗产点,就像一颗颗遗珠。有些在城市的,可能还比较好找;“有些可能只遗留下一块石头、一个堤坝、一个古闸,根本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不仅很偏远,个别还荒无人烟。”他介绍说。

特别是有些在北方的遗产点,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可能就相隔100多公里,有的连汽车也不通。怎么办?“我就想办法找到当地的朋友,请他们帮忙带路。他们往往是当地的文化人,其间参与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对这些遗产点比较了解。”

而今,翻阅这本写生集,我们就像跟着他重新沿运河行走了一遍:北京万宁桥、东不压桥,河北沧州东光谢家坝,山东聊城通济闸、寺前铺闸、柳林闸、徐建口斗门……

沧州东光谢家坝(吴理人写生作品)

柳林闸(吴理人写生作品)

寺前铺闸(吴理人写生作品)

通济闸(吴理人写生作品)

南旺分水龙王庙遗址(吴理人写生作品)

徐建口斗门(吴理人写生作品)

而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微山湖中一个叫利建闸的地方。“当时我提出来要去利建闸,很多当地朋友都叫我不要去。他们说:来去要几百公里,就为了那么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就几块石头,又是坐车,又是换船的,有点犯不着。”吴理人说,“但我相信眼见为实,坚持要到实地去看。”

第二天,朋友们开车带他去看了。路上来回花了7个多小时,但他却觉得很值得,因为看到了真实的利建闸,还顺带画了幅写生作品。

利建闸(吴理人写生作品)

潮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还告诉我们一个消息:明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有关他行走大运河以及沿线58个世界遗产点的故事,明年将汇集成册,成为正式出版物。

新时代运河文化如何让百姓受益

吴理人说他自己,就是运河文化的受益者。“我从画入手,研究运河、绘画运河,成了运河通,用画来讲运河故事。这么一个独特的方式,让我跟国内外的运河专家都有了联系。”他说,“是运河,让我们这帮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告诉我们:“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建有运河,500多座城市是运河城市。”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眼前的这条运河,还让我们家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他说,“我女儿是学设计的。我创作运河作品,刚好给她提供了文创的灵感,由她负责开发运河文创。”

今年9月,他们已受到邀请,他的画和女儿的文创都将在日本的一个展览上展出。“2025年,美国伊利运河(世界十大运河之一)举办200周年庆祝活动,也邀请我过去办个展览。”他说,“我得好好准备一下,让世人一睹中国大运河的风采。”

在他看来,自古以来,运河就让沿线百姓受益。“这条河,养活了沿岸的多少老百姓。它把南方的粮食、布匹、丝绸、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又把煤炭、金属等捎带回南方。”

繁忙的运河驳船

以杭州为例。杭州城的北面是运河,南面是钱塘江。“钱塘江汹涌澎湃,经常要涨潮,江边建不了仓库。所以只有在运河边,才能建起各种各样的仓库。”吴理人说。

历史上,杭州城的很多物资都通过运河运进来。所以运河沿线有不计其数的仓库。比如富义仓、瑞平仓、老人仓、仁和仓……实际上,都是存放各种各样物资的,如粮食、酒类、烟草、茶叶、丝绸、瓷器等等。

“有了这些物资,才能流通起来发展成商业,解决城市人口的民生问题。对老百姓来说,运河的便利更多带来的是物质上的享受。”吴理人说,“所以杭州还有句俗语:‘城里小生意,湖墅大生意。’意思是说,城市里做的都是零售类生意、小本买卖;湖墅因为靠近运河有那么多仓库,做的是批发生意。”

“全世界也都在利用运河进行河运。”他指着窗外繁忙的运河驳船,“你们看,现在运河里跑的,基本是大型运输船,几百吨甚至上千吨。它们运输建筑材料、石油等物资,不仅体量大,而且成本低。”

繁忙的运河驳船

2014年至2020年,整整6年时间里,吴理人不仅走遍58个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点,还对运河沿线城市进行了考察。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运河虽然已融入当地百姓生活,但在新时代,运河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看到不少运河城市,都建设了很漂亮的运河公园、运河广场、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当地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每天早晨、晚上,老百姓也都在运河边活动。为此他建议:可以在拉动消费上做些文章,开发关于运河的文旅经济。

杭州公交“运河站”

“我们可以开辟多条运河旅游线路。2022年6月,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河北段共62公里实现京冀游船通航,有力推动了京冀两地河道沿线文化、休闲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他说,“杭州也可以沿着运河往北跑,到苏州,到镇江,到扬州,开展多种多样的文旅活动。”

同时,他也觉得可以围绕运河流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水上活动。“不仅让老百姓参与各种各样的运河水上生活,还可以体验到历史久远的运河文化。”他说,“不过文化不比其它产业,它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

杭州地铁“大运河站”

提到北京和杭州的关联,京杭大运河是最浓墨重彩的一页。京杭大运河不仅将南方经济中心与北方政治中心紧密相连,也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化,成为两座城市宝贵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之源。第一批沿着运河北漂的“在京浙江人”在哪里?这些浙江人在北京留下了哪些印迹和风俗?运河文化贯穿南北又如何代代相传?繁茂的人文藤蔓,下期潮新闻记者将继续探访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看看这条流淌千年的文脉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又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